有害生物 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甚至生存產生危害的生物;是由數量多而導致圈養動物和栽培作物、花卉、苗木受到重大損害的生物。狹義上僅指動物,廣義上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乃至病毒。
有害生物包括危害植物的各種害蟲、有害動物(蝸牛、螨類等)、病原微生物(真菌、細菌、放線菌病毒、類病毒、立克次體、類菌質體、線蟲)和寄生性種子植物(菟絲子、槲寄生、桑寄生、列當)等。田間雜草因具有對栽培植物的侵害性,往往也包括在內。
根據其危害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可以傳播疾病的有害生物,也稱病媒生物(Vector),如蚊、蠅、蚤、鼠、蜚蠊(蟑螂)、蜱、螨、蠓等。
二、由境外傳入的非本地(或一定自然區域內)的原有生物,可能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如紅火蟻、松材線蟲、豚草、水葫蘆等。
三、危害建筑和建筑材料的有害生物,如白蟻、木材甲蟲等。
四、倉儲有害生物,如面粉甲蟲、谷物蛀蟲等。
五、紡織品害蟲,如地毯甲蟲、衣魚等。
六、還有些生物,偶爾進入人類居住場所,引起居民不安,也可列入有害生物,如蜈蚣、蝎子.蟑螂等。
七、危害農林作物,并能造成顯著損失的生物。如蝗蟲、蚜蟲等。
很少有人想到,許多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生物與我們賴以生存的家有密切的關系;更不會想到,一些有害生物是用“家”及與家密切相關的字眼來命名的!如鼠類中的有褐家鼠、小家鼠、黑家鼠,蠅類中有家蠅、廁蠅、廄蠅,蚊類中較常見的是庫蚊,也稱家蚊,蜚蠊(蟑螂)也稱灶螞子、灶蟣子,我國分布較廣的螞蟻是小黃家蟻,白蟻中見得較多的是家蟻。
這就說明,這些有害生物與人類家庭的關系實在太密切了,人類在建立和發展家的過程中無意識地營造了這些有害生物逃避惡劣氣候、防止天敵傷害的庇護所,同時還給它們提供充分的食物,水源,使得家庭中的有害生物長盛不衰,成為一群趕不走、躲不開的不速之客。它們一旦進入家庭,就在家里吃、喝、住,蟑螂、虱子等還會隨人搬家,完全以家庭成員自居,它們在家里傳播疾病,污染環境,騷擾破壞,做盡壞事。
一方面,人類要注意防止害蟲入侵;另一方面,人類要與自然和偕相處。
有害生物防治(Pest Control Operation),簡稱PCO。PCO的核心是有害生物的綜合防治,即從有害生物與環境以及社會條件的整體觀念出發,根據標本兼治而著重治本以及有效、經濟、簡便和安全,包括對環境無害地原則,因地制宜地對有害蟲種采用適當地環境治理、化學治理、生物防治或其他科學有效手段組成一套系統地防治措施,將其種群密度控制在不足為害地水平,并爭取予以清除,以達到除害滅病或減少騷擾地目的。而并非傳統地噴噴灑灑,一噴了之地滅害方式。
有害生物控制或稱害蟲防治是一項產業,它是針對危害人類健康、騷擾人居環境的有害昆蟲和其它動物進行有效控制的服務業。PCO的核心是害蟲綜合防治,即將害蟲及其棲息環境作為一整體,再考慮到社會條件,綜合采用合理的環境治理、物理治理、化學治理、生物治理或其它有效手段,組成一套系統的害蟲防治措施,達到治本目的。
在自然界同一種有害生物的種群中,各個體之間對藥劑的耐受能力有大有小。一次旗藥防治后'耐受能力小的個體被殺死,而少數耐受能力強的個體不會很快死亡,或者根本就不會被毒殺死。這部分存活下來的個體能把對農藥耐受能力遺傳給后代,當再次施用同一種農藥防治時'就會有較多的耐藥個體存活下來。如此連續若干年、若干代以后,耐藥后代達到一定數量'形成了強耐藥性種群,且耐藥能力~代比一代強,以致再使用這種農藥防治這種強耐藥種群時效果很差,甚至無效。這種長期反復接觸同種農藥所產生的耐藥能力就叫做耐藥性。
|